8月正是茶叶丰收的季节,远眺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三道和茶厂66.6公顷的茶园,茶树披着绿装,漫山碧透,层层葱茏。
“很多人都说清明前后一个星期的茶最甜,其实秋茶也别有一番滋味!”彭小燕拿起茶叶闻一闻,露出欣慰的微笑。她是古丈县三道和茶厂车间主任,也是一名从业30年的制茶人。
山上采茶忙,山下制茶香。彭小燕五点就开始忙碌,遇到对制作要求更高的“黄金茶”订单,她更是四点多就到茶厂紧盯制茶流程。
一片茶树上的嫩叶,到成为杯中随热气升腾打转的清香,要经历什么?彭小燕告诉记者,古丈毛尖茶制作的传统工艺十分复杂,分为八个步骤:摊青、杀青、初揉、炒二青、复揉、炒三青、做条、提毫收锅,“这是一门精细活,没有耐心做不了”。
“摊青,几个小时都不能着急,让茶香自然挥发出来。”“杀青一定要杀透、杀熟、杀均匀,根据茶叶的情况调节设备转速和温度。”“揉捻之前要闻、看、听,一捏响的话就不能揉,不然茶叶成形不好看。”在彭小燕看来,制茶的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,需讲究手法、技巧,还要耐得住性子。
彭小燕与茶结缘要从1993年说起。23岁的她从湘西州商业学校毕业后,从事制茶工作,并助推了湘西古丈黄金茶品种在古丈第一个种植。
彭小燕不断改进和创新“三道和”茶制作工艺流程,在古丈率先使用天然气对鲜茶叶进行杀青、烘干。以前茶叶氧化了烘出来颜色变暗,卖相不好。我们改用烘干机快速过,水分控制到30%,香气自然、绵、纯。“三道和”毛尖茶精选原料、精细加工,色泽翠绿、条索紧细圆直,具有香高持久、滋味醇爽、耐冲泡等特点,吸引了印度尼西亚、尼泊尔等20多个国家茶商前来参观、洽谈采购茶叶事宜。
如今的“三道和”拥有66.6公顷自种茶园和86.6公顷与农户合作茶园,技术指导并带动茶农400多户。彭小燕每天抽出时间到村里交流种茶技术,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乡亲们收购鲜茶叶。这些乡亲们每日辛勤地劳作,不懂茶叶市场,但他们在多年的相处中给予了彭小燕十足的信任。
今年3月底,正值茶叶采摘季节,好叶子市场价不低。彭小燕像往常一样到田家洞村收茶叶,收购价为150元,村里的老人们纷纷拿出刚采的茶叶。就当彭小燕掏出手机准备付款时,发现屏幕亮不起来——没电了。面对眼前的乡亲们,她显得难为情了。
让彭小燕没想到的是,大家让她先收下茶叶,款项下次再付。她提出打欠条的方式,“60多张纸条,几十万的金额,几斤几两都写清楚,并留下电话。”第二天,彭小燕立刻补上了款,她知道这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。
制一杯好茶,经历火的炙烤、水的升华,正如彭小燕30年来对匠心的坚守,只为清香和安然。她也获得了第七次国际名茶比赛金奖、武陵山脉片区十大名茶奖、湘西州“杰出工匠”等荣誉。
(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余莎)
来源:中工网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